亲子辅导:缓和中小学生与父母间冲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制图:中国教育报 李澈

    一、调研背景

    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关键环节。为了解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2014年9—11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对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状况进行了基线调研。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指导纲要〉的通知》及《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启动阶段奖励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并于2015年8月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启动中小学亲子辅导项目。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投资250万元用于启动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示范校、达标区县以及先进个人的奖励活动,推进亲子辅导平台建设。全省各地市、区县积极配合中小学亲子辅导项目的推进工作,系统规划、分类兼顾地开展了面向家长和学生两大群体的辅导教育工作,启动亲子辅导师资培训项目,帮助学生和家长掌握亲子沟通和交往的方法与技能,在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为全面评估浙江省3年来(2014—2016)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的成效,准确把握该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配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亲子辅导项目的推进,推动浙江省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对浙江省3年的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开展了成效调研。

    二、调研工具

    本次调研以问卷为主要工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旨在了解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对亲子关系的认识、亲子关系现状的改善、学校开展亲子辅导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内容;问卷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学生对自己和父母参加亲子辅导后的变化进行评价,家长也对自己和孩子参与亲子辅导后的变化进行评价,同时,从教师角度对其观察到的亲子互动变化进行第三方评价。

    三、调研过程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研在全省11个设区市及义乌市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好、中、差三个水平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各抽取两个区县参与调研,即每个地市共抽取6个区县,全省共抽取67个区县。学校类型分为城区学校、镇区学校、乡村学校三个层面进行随机抽样,每个区县抽取小学6所、初中3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3所(数量不足以实际学校数抽样),每所学校安排一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两个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参与调研。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4670份,其中学生问卷20989份,家长问卷12983份,教师问卷698份。样本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地市的各类型、各区域学校的学生、家长及教师。

    调研以网络在线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研结果

    (一)浙江省中小学亲子沟通情况有明显改善

    1.调研发现,浙江省中小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意识有所提高。

    数据分析表明,浙江省30.3%的中小学生在遇到烦心事时会经常找父母沟通,37.8%的中小学生有时会找父母沟通。相较于2014年,遇到烦心事,经常与父母沟通的中小学生比例增加了10.2个百分点;很少或从不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学生比例下降了19.6个百分点。

    这表明,亲子辅导活动对中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比2010年“知心姐姐”教育服务联合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西、湖北、河南、江苏、贵州10个省市在多所中小学开展的“倾听孩子心声”调查结果,浙江省中小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的意识比全国仅有26.73%的这一调查结果高近4个百分点。

    2.调研发现,浙江省中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所缓解。

    数据分析表明,尽管2016年调查中经常发生亲子冲突的比例略有提升(增加了1.9个百分点),但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亲子冲突情况有所缓解,“从不”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比例相比于2014年增加了7.7个百分点,“有时”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比例相比于2014年减少了12.7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随着亲子辅导项目的推进,浙江省中小学生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概率有明显下降。

    3.调研发现,浙江省中小学生与父母谈知心话的频率普遍较高。

    数据分析表明,浙江省38.9%的中小学生会经常与母亲谈知心话,36.7%的中小学生有时会与母亲谈知心话;相较于父亲而言,学生更多选择母亲作为谈知心话的对象,但也有22.3%的中小学生会经常与父亲谈知心话,38.6%的中小学生有时会与父亲谈知心话。

    与上海市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浙江省中小学生经常与父母谈知心话的比例比上海市中小学生经常与父母谈知心话的比例高8.9个百分点。

    (二)浙江省中小学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1.调研发现,在参加亲子辅导活动后,家长对亲子关系的重视度日益增高,对亲子关系满意度普遍上升。

    对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中小学家长在参加亲子辅导后,对亲子关系非常满意的比例上升了3.5个百分点,对亲子关系比较满意的比例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从学生角度的调查来看,49.5%的中小学生对亲子关系非常满意,41%的中小学生对亲子关系比较满意,总体而言,90.5%的中小学生对目前的亲子关系表示满意。

    3.不同学生群体对亲子关系满意度的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学生群体对亲子关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亲子关系满意度采用四点计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4分,得分越高,表明对目前的亲子关系越满意。

    (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亲子关系差异。

    本次调查对三类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进行差异分析,发现独生子女与两个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显著高于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而独生子女与两个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没有显著差异,即独生子女与两个子女的家庭,亲子关系更好,子女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更高。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差异。

    本次调研对四类家庭的学生进行亲子关系差异分析发现,“与父母住一起”的学生亲子关系满意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学生;其次是“仅与母亲住一起”的学生亲子关系满意度显著高于“仅与父亲住一起”“没有与父母住一起”的满意度;“仅与父亲住一起”的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与“没有与父母住一起”的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该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对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重大,其中,尤其是母亲角色。

    (3)寄宿生与非寄宿生亲子关系差异。

    调研结果显示,浙江省67.8%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对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亲子关系进行比较,发现非寄宿生的亲子关系显著高于寄宿生的亲子关系。由于非寄宿生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与家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多,亲子关系更好。这表明,就近入学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提高。

    (4)不同学段学生的亲子关系差异。

    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最高,显著高于初中、普通高中及职业中学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显著高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而初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的亲子关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呈递减的趋势。

    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亲子关系进行总结,发现在有一到两个孩子的家庭里成长的学生、非留守儿童、非寄宿生及小学学段的学生,其亲子关系更和谐,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更高,这些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与父母沟通的机会、频率相较于其他学生的机会和频率更高。

    4.在开展亲子辅导工作后,将近80%的教师发现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从教师第三方的角度,调查了教师观察到的中小学亲子关系的变化,79.8%的教师反映,家长和学生参与亲子辅导后,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三)浙江省教师、家长对中小学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明显提高

    1.调研发现,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有明显提升。

    数据分析发现,经过3年的亲子辅导工作的开展,我省中小学教师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提升了31.3个百分点。在历时将近3年的时间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4期1000多人次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亲子辅导的认识;同时,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共建了亲子辅导平台,各地心理专兼职教师纷纷入驻该平台参加实际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推进工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相较于2014年的教师知晓度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这表明亲子辅导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得到了确切的落实,学校亲子辅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调研发现,家长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有明显提高。

    经过3年亲子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面向家长的亲子辅导活动以及亲子辅导平台的建设,目前该平台上家长参与测评已达63万余人次,通过参与平台活动,浙江省中小学家长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明显提高。数据分析表明,与201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浙江省中小学家长对亲子辅导工作的知晓度有明显上升,对亲子辅导工作非常了解的比例上升了9.9个百分点,从来没听说过的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说明大多数学校将面向家长的亲子辅导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学生、家长参与中小学亲子辅导活动后的变化

    1.调研发现,学生参与亲子辅导后,在与家长的关系、沟通意愿、沟通技巧、沟通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自评结果表明,学生在参加亲子辅导活动后各个方面有明显的改变,75.5%的学生反映与父母的关系更好了;70%左右的学生更认真倾听父母说话、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况减少;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辅导后,更喜欢与父母一起聊天、聊天话题更多;一半以上的学生主动沟通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从家长他评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72.3%的家长反映孩子与自己的关系变得更好,65%的家长反映孩子更愿意沟通、聊天时更注意倾听;62.2%的家长反映孩子会主动分享以前不会说的秘密。

    2.调研发现,家长在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作为父亲,在角色转变、沟通技巧、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作为母亲,在沟通话题、沟通技巧、沟通的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从家长自评的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父亲角色还是母亲角色,在参加亲子辅导后最大的变化是注意倾听孩子说话,其次是71.2%的父亲转变了威严的角色,成为孩子的朋友,70%左右的母亲与孩子沟通话题增多。

    从学生的他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母亲的变化而言,74%的学生反映母亲在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在沟通技巧——倾听方面有明显的变化,其次为沟通频率、沟通内容等的改变;而对于父亲来说,66.4%的学生反映父亲在参与亲子辅导活动后最大的变化也是沟通技巧——倾听的改变,其次是沟通内容、沟通频率等方面的改变。相较于母亲而言,父亲的变化幅度略微低于母亲的变化幅度。